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21篇
  免费   476篇
  国内免费   80篇
管理学   484篇
民族学   318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58篇
丛书文集   1889篇
理论方法论   750篇
综合类   8707篇
社会学   279篇
统计学   49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365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736篇
  2013年   626篇
  2012年   893篇
  2011年   947篇
  2010年   727篇
  2009年   795篇
  2008年   803篇
  2007年   951篇
  2006年   900篇
  2005年   865篇
  2004年   759篇
  2003年   755篇
  2002年   614篇
  2001年   484篇
  2000年   279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消费者对转换成本和价格属性具有显著性偏好的实际情况,基于显著性理论对垄断双边平台企业的转换成本和定价策略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在显著性偏好非对称型市场上,对价格敏感的一方收取的价格最低,对高转换成本的一方收取的价格最高,而在显著性偏好对称型市场上,平台的最优价格位于非对称型市场之间,但是对价格敏感型市场收取的价格低于转换成本敏感型市场的价格。2)在高转换成本的市场,平台利润最低;低转换成本市场平台利润最高,而混合型情况的最优利润位于这两者之间。该研究结论说明平台企业应该采取措施来降低用户加入平台的转换成本,从而增加利润,这与现实的案例研究结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32.
节令组诗的大量出现是宋诗嬗变过程中一个独特的现象。和宋前相比,这些组诗呈现出更加深厚的民俗文化意蕴,尤其生动地志录了宋人极具世俗娱乐性、地域性和村野精神的节令图景。为突显纪实性,组诗用语明快浅易,谐趣直白,富于节令生活的意味。组诗之诗题、注释、诗序等副文本所具有的亚叙事性功能亦对节令风俗加以充分描摹。组诗还和相关地理类民俗志书互证互释,进一步深化了纪录节俗的深度和广度。宋代节令组诗的新变标志着民俗对文学发展的渗透与影响,同时亦表现了文学刻画和反映民俗的互动趋势。  相似文献   
33.
《全清词·雍乾卷》共收词人约1000多家,词作35000多首。然由于清代词籍的复杂性,遗漏在所难免。今翻检清人诗文集及地方志等,为之补录靳之隆、康载、王天发、王翰青、张礼等五家凡61首,以备续编采择之需。  相似文献   
34.
清乾隆时,初设于雍正七年(1729)的军机房改名军机处。军机大臣在给皇帝上奏折后,其所奏内容另行由军机处负责抄录副本存档。其中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的一本奏折中,就有关于琉球国与清王朝贸易往来的详细记录,反映了当时清政府与琉球之间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35.
唐人在著述中常常提及到女娲神话,而在文学中女娲也逐渐演化为一种文学母题原型,成为"创造万物、构建秩序、救民困厄"的文学意象符号,演变成了造福人类的意象载体。与唐代以前女娲神话的文学书写意象不同,唐代的文人更多的是以女娲神话作为一种符号来表达自我情怀。而这种模式也使得女娲神话的书写呈现出由集体政治意识向个体生命意识、由宏大理想向现实情怀的转变。从唐人对女娲神话的态度和评价的转变中,可以更好地了解作家们的思想心态,从而更本真地把握唐代文学。  相似文献   
36.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长江南岸的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是在全国其他各路红军离开原有根据地后,由红二、六军团会师后建立的,为我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以“扩红运动”为研究维度,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刻论析。面对国民党的“围剿”、根据地内反动势力的迫害以及薄弱的地方武装力量,“扩红运动”的组织发动显得迫切需要。“扩红运动”的组织发动不仅对打击封建反动势力、维护苏维埃政权、壮大革命队伍、策应红军长征,以及保卫土地革命成果、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还对当今密切党群关系、处理民族关系、加强军队建设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7.
理解祥林嫂意义时,现代性价值立场的确立使得封建意识形态作为具有标出意味的整体被区隔出来.这种视域将祥林嫂身处其中的三重文化空间理解为封建意识形态与现代性的二元对立,并导致祥林嫂与"我"之间对称性的叙事一直未被言及.事实上,祥林嫂意义的复杂结构正表现为发生于山里文化空间与鲁镇文化空间之间的悲剧命运,由来自外面即第三重文化空间的"我"所讲述.从这个文本现场出发,我们或许能获得祥林嫂出走的现代性启示,还原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38.
太宗朝诗歌具有雍容华丽、典雅大气的宫廷诗典型特点。从社会学与传播学的角度看,太宗朝宫廷诗所形成的风格特点,以及它对诗歌艺术乃至意识形态施加影响的方式,不仅是对南朝诗歌的承袭,而是由太宗朝宫廷诗人群体诗歌传播过程所影响与决定的。太宗朝的宫廷诗歌传播是一种典型的组织性传播,且是一种对公共性象征符号的传播与扩散活动。通过编码—解码的信息交换过程,太宗朝诗歌的“盛世图景”得以建立并巩固。  相似文献   
39.
叶晓阳  丁延庆 《社会》2015,35(3):193-220
本文利用2011年首都高校生发展状况调查的数据,分析北京高校学生的分层现状,并讨论了1999年高等教育扩张对大学生入学和就业分层的影响,发现这一轮扩张强化了社会阶层的复制而非再生产。一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自社会优势阶层家庭的学生有更大概率进入具有更好教育质量的精英院校,这说明中国高等教育在这一时期具有排他性的特征;家庭的社会阶层背景对子女教育分层的影响在中学阶段更加明显;家庭背景对专业选择没有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在控制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的影响后,教育质量与学生选择市场化部门就业的概率和工作起薪显著正相关。如果高等教育扩张降低了教育质量,就可能削弱高等教育对社会阶层流动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0.
马丹 《社会》2015,35(3):168-192
本研究以2008年和2009年在北京市、上海市和广东省进行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和协方差模型探讨了社会网络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拜年网中朋友的比例、邻里互动频率和非正式社会参与都对生活满意度有积极影响,生活满意度与拜年网规模之间则呈现出“∩”型的相关关系。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网络规模的扩大、朋友比例的上升和非正式社会参与频率的增加都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生活满意度,但邻里互动频率的变化对个人生活满意度的提升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